在这个信息化的时代,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沟通,越来越多的群众参与到政府工作中,干部也容易听到广大群众对政府工作的评价。然而群众的声音是多样化的,既有支持赞美的声音,也有反对批评发牢骚的声音。毛泽东同志说过“群众发牢骚,有意见,说明我们的政策和工作有毛病。不要一听到群众有议论,尤其是尖锐一点的议论,就去追查,就要立案,进行打击压制。这种做法实际上是软弱的表现,是神经衰弱的表现。我们共产党人无论如何不要造成同群众对立的局面。”

要认真对待人民群众的“牢骚”。人民群众发牢骚说明他们对政府的工作不满意,干部的工作没有做到位,群众不理解。群众愿意提意见也反映了他们信任政府、信任组织,希望能够得到及时的关注和处理。对群众的“牢骚”、“意见”处理得当,将有利于拉近政府与人民群众的沟通纽带,缓解民忧和民怨,如果处理不好,将会疏远政府和人民群众的关系,损害政府在人民群众心中的形象,不利于社会的发展和稳定。

要正确对待人民群众的“牢骚”。群众的牢骚不一定都是对的。既不能对群众的牢骚置之不理,也不能一味的迁就群众的牢骚。要善于倾听群众的牢骚,主动作为,积极引导,及时化解群众的负能量,变负为正。干部要自省自身的工作,有问题的及时改正,帮助群众解决困难,没有问题的及时梳理群众的情绪,开导群众。

群众的“牢骚”是一面镜子,更好的照应出政府工作的成效,避免自我感觉良好,脱离群众;群众的“牢骚”更是一把戒尺,警示着干部们自省工作中的不足,改变工作中不到位的地方。善于倾听群众的“牢骚”,将“牢骚”变成一块块砖头铺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道路上。